怎樣才能提高空間吸聲體的吸聲功效呢?
空間吸聲體是什么,對于外行人來了說可能不知道,但是對于內行人來說,對這個名字并不陌生。熟悉它還是不熟悉它都沒關系,今天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下究竟是什么東西,給大家做一個全面的了解:
它是一種分散懸掛于建筑空間上部,用以降低室內噪聲或改善室內音質的吸聲構件。具有用料少、重量輕、投資省、吸聲效率高、布置靈活、施工方便的特點。根據建筑物的使用性質、面積、層高、結構形式、裝飾要求和聲源特性,可有板狀、方塊狀、柱體狀、圓錐狀和球體狀等多種形狀。
吸聲材料一般安裝在房間的頂棚上,頂鵬有的時需要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也不宜做吸聲吊頂。頂棚不僅便于風口,燈光口級揚聲器等的布置。而且使頂棚的造型更加豐富活潑。因此,在為了使房間有足夠的吸聲的情況下,可以把吸聲體懸掛在空中,人們把它稱為空間吸聲體。
用木板或金屬龍骨制成框架,框架內放上纖維性多孔吸聲材料,兩面覆蓋裝飾面層,如穿孔板或阻燃裝飾布。對于具有較高強度和剛度并有裝飾效果的硬質吸聲板,則可以直接固定框架上。當懸吊在房間的空中就形成簡單的板式吸聲體。這種板式吸聲體通常有兩種吊裝方式,一是水平懸吊,而是豎直吊掛,其吸聲效果效率高一些。但間距太大,頂棚可布置的吸聲體的數量相對減少,影響房間總的吸聲量,所以間距既不能太小,也不宜太大。因材料兩面均處在聲場之中,使一塊材料能起雙面吸聲作用,從而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吸聲性。

現在的空間,多是追求裝飾美和功能美的統一,具有擺放靈活、外觀可塑性高、吸聲效果可測量的優點,在已經建成的廳堂建筑中,可以起到彌補音質缺陷的作用。它的藝術性創造,應是有科學根據的。比如,懸掛的高度、材料的褶皺程度、擺放的位置、色彩的搭配,等等,都需要經過科學的測算來定。由于比普通聲學材料有更多的吸聲面積,所以在進行設計的時候,可以充分利用視覺假象,來創造多層構造的吸聲體。
由于所有界面均暴露在聲場(空間)中,增加了聲波投射的機率,從而提高了空間吸聲體的吸聲功效,但吸聲體通常在低頻段吸聲性能較差,為了提高吸聲體對低頻的聲吸收,可采取如下措施:
1.增加吸聲材料的厚度和密度;
2.把成品吸聲板材做成中空的雙層板狀吸聲體,或再把雙層板做成各種形狀的吸聲體;
3.用增加多孔性材料的厚度、在板材中設空腔可提升對低頻的聲吸收,但與中、高頻的吸聲量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。